蠟染 是一種古老的傳統(tǒng)手工印染技藝, 2006年,苗族蠟染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。

    蠟染,與絞纈(扎染)、夾纈(鏤空印花)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。貴州、云南苗族、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。

    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,既染去蠟,布面就呈現(xiàn)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,同時,在浸染中,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,使布面呈現(xiàn)特殊的"冰紋",尤具魅力。

    由于蠟染圖案豐富,色調素雅,風格獨特,用于制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,顯得樸實大方、清新悅目,富有民族特色。

    然而由于色彩單一、易褪色等局限性,蠟染已經(jīng)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很久。

    如何讓這古老的技藝以新的面貌重回現(xiàn)代視野。

    苗族蠟染的制作幾乎完全由女性完成,她們自幼便學習這一技藝,栽靛植棉、紡紗織布、畫蠟挑秀、浸染剪裁;口耳相授,代代相傳。

    用蠟刀蘸取熔蠟后,繪花紋于織物上,再以藍靛浸染。因為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,脫蠟曬干后,織物上就會現(xiàn)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美麗圖案。

    龍、蝴蝶、魚、鳥、花卉等都是苗族蠟染中常見的紋樣,它們或來源于對祖先的敬畏,或來源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,或來源于對生命的歌頌與祈福。

    更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存智慧。

    如何從傳統(tǒng)文化中汲取養(yǎng)分,運用新時代的技藝,將滾燙的生命與真實的自我融于當代的時裝作品中,將這古老文化的精神與智慧傳承下去,是我們每一位都當思考的課題。